欢迎李琼入职信息安全系。李琼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目前她负责重点实验室及信息安全系的部分管理工作。
朱玉清博士入职信息安全系
欢迎朱玉清博士入职信息安全系。朱玉清博士是信息安全系首位90后新入职教师。他于2013年毕业于中科大获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士学位,并与2018年年底获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博士学位。目前研究方向为密码学及应用。
沈超教授访问信息安全系并作学术报告
2019年1月9日,西安交通大学沈超教授访问信息安全系并在九教北303会议室作了题为“深度学习系统及其应用的安全浅析”的报告。信息安全系王伟老师主持报告会,信息安全系部分研究生和博士生参加了报告会。 深度学习技术引领的人工智能浪潮正在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深刻的技术变革,基于“深度学习+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为许多复杂任务(例如计算机视觉、无人驾驶等)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在某些特定领域其能力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人类。但是在美好蓝图之下,深度学习系统及应用在数据安全、模型安全和代码安全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智能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报告中,沈教授探讨了深度学习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分析深度学习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应用潜力,以及深度学习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与威胁。沈教授介绍了深度学习系统从数据输入,数据预处理,训练模型,应用这四个层面面临的相关安全风险和威胁。
智能交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召开2018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
2018年12月14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智能交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红果园宾馆第四会议室举行。沈昌祥院士、郭世泽研究员、北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陈性元教授、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马朝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薛锐研究员等11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实验室全体成员以及部分计算机学院师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首先实验室主任韩臻教授介绍了参会人员并致欢迎词,欢迎和感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各位委员的莅临指导。随后实验室副主任刘吉强教授作实验室年度进展报告。报告从实验室介绍、研究方向及成果、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在各研究领域取得的优秀成果。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探索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着重发挥智能交通与网络安全结合的实验室特色,加强成果转化。委员会各位专家随后对实验室一年来取得的进展进行评议和指导。各位专家在对实验室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几点重要的建议。在研究方向方面,突出发展智能交通和隐私保护的特色,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平台建设。在成果形式方面,加强标志性的学术创新和突破,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与落地。最后沈昌祥院士讲话,提到什么是大数据,如何用科学的体系结构来解决问题,指出要争创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 本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对2018年智能交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接下来实验室将再接再厉,弥补短板,突出优势,加强创新,继续做好下一年的工作。
王伟教授受邀担任网络空间安全领域重要SCI期刊Computers & Security编委
近日,信息安全系王伟教授受邀担任网络空间安全领域重要SCI期刊Computers & Security编委。 Computers & Security是信息安全和隐私领域历史最悠久的期刊,创刊已达36年(自1982年1月以来)。 该期刊也是IFIP TC 11的官方期刊。目前 Computers & Security属于CCF B类,JCR中为A2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静远副教授访问信息安全系并作学术报告
2018年5月3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静远副教授访问信息安全系并在九教北307b会议室做了题为”城市场景下的泛在数据挖掘”的学术报告。信息安全系王伟老师主持报告会,计算机学院部分研究生,以及信息安全系博士研究生及研一,研二研究生参加报告会并与王静远副教授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报告中,王静远副教授介绍了其研究小组基于浮动车GPS轨迹数据、手机定位数据等多源、异构的城市数据,进行的关于城市交通分析、城市人口识别、城市公共安全、城市规划与选址等方面的多项研究工作。报告的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同城市规划学科、城市地理学科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是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在跨学科领域应用的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报告会后,王伟老师及同学们与王静远副教授对其数据来源,交通流量预测中地图匹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